1作息紊乱
假期里,不少同学熬夜追剧、打游戏,早上睡到自然醒,生物钟完全被打乱。开学后,要在短时间内恢复到规律作息,身体难免会不适应,出现白天困倦、晚上失眠的情况。
2饮食不规律
假期美食众多,暴饮暴食成了常态。肠胃习惯了无节制的饮食节奏,突然回归学校食堂清淡、规律的饮食,可能会引发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
3学习状态不佳
长时间远离书本和课堂,学习的紧迫感消失殆尽。大脑从“松弛模式”切换到“学习模式”需要一个过程,刚开学时,大家可能会觉得难以集中精力听讲、完成作业,学习效率低下。
心理调适小妙招
1调整作息 · 回归正轨
提前一周左右,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起居。每天早睡早起,逐步减少熬夜和睡懒觉的时间。可以设置多个闹钟,帮助自己养成按时起床的习惯。晚上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让身体和大脑提前适应校园作息节奏。
2合理饮食·滋养身心
从现在开始,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油高糖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营养的食物。一日三餐定时定量,给肠胃一个缓冲适应的时间。可以尝试自己动手做饭,既能保证饮食健康,又能培养生活技能。
3制定计划 · 明确目标
新学期要有新目标,制定一份详细的学习计划,将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比如,本学期要取得怎样的学习成绩,计划阅读多少本书籍,参加哪些社团活动或竞赛等。有了清晰的目标和计划,行动才更有方向,也能让自己迅速找回学习的动力和节奏。
4积极社交 · 融入集体
主动与同学、室友交流,分享假期的趣事和见闻。参加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如果对新环境感到陌生或不安,不要害怕寻求帮助,可以向老师、学长学姐请教,他们会很乐意给予支持和建议。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为我们的校园生活增添许多温暖和乐趣。
常见心理问题和
焦虑情绪
开学焦虑常见表现为对学业担忧,害怕课程难度大、成绩不理想;社交上担心融入新集体,怕交不到朋友;作息上难以从假期松弛切换到规律。应对时,可提前规划学习,制定合理目标;主动和同学交流,参与社团活动;提前一周调整作息,循序渐进适应开学节奏。
失落感
开学后的失落感,体现在告别假期自由,难以适应规律作息;离开温暖家庭,思念亲人;对比假期悠闲,面对学业压力产生落差。应对时,可提前一周调整作息,返校时带些家人照片,制定学习计划,将大目标细化,逐步找回状态,缓解失落。
孤独感
开学后孤独感常体现在课间同学们成群结队,自己却形单影只;参与小组活动时,融入不进讨论氛围;在宿舍也感觉和室友有隔阂。应对时,主动和同学打招呼,从分享零食、讨论课程入手;积极参加社团,找到兴趣相投的伙伴;多和室友交流日常,增进彼此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