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反诈骗|周口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致家长的一封信—预防诈骗
日期:2024-12-05 15:33:35  发布人:校团委  浏览量:

家长朋友们:

近期,网络电信诈骗案高发,严重危害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财产安全。为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高发态势,有效提升师生、家长识骗防骗的意识和能力,全力保障财产安全,请您认真阅读以下网络诈骗常见手段,增强防范电信诈骗的意识,形成坚实的社会防范基础,有效遏制犯罪。

1电信诈骗

1. AI换脸、变声诈骗

不法分子利用AI技术,伪装成家长熟悉的人的形象和声音进行诈骗,增加迷惑性。

2.短信链接诈骗

发送带有恶意链接的短信,如伪装成银行、学校等机构,内容涉及账户异常、孩子成绩查询,家长一旦点击链接,手机就可能被植入木马病毒,从而导致信息泄露和资金损失。

3.虚假APP诈骗

制作与正规APP相似的虚假应用,骗取用户下载安装并输入个人信息、验证码等,导致用户信息泄露和财产损失。常见的有假的投资理财、购物、金融类APP。

2. 金融诈骗

1.投资理财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社交软件等渠道推荐所谓“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理财产品,让家长转账投资,初期可能会看到虚假的收益增长,但最后本金和收益都无法提现。

2.虚拟货币诈骗

不法分子打着“区块链”“虚拟货币”的幌子,欺骗家长投资购买一些毫无价值的虚拟货币,骗走资金。

3.虚假网络贷款诈骗

任何声称“无抵押、无资质要求、低利率、放贷快”的网贷平台都有极大风险

3.社交平台诈骗

1.仿冒明星返利诈骗

冒充明星或知名主播拉群发布返利规则,诱导转账后再谎称名额不足多次索要钱财,以此实施诈骗。

2.冒充熟人诈骗

不法分子盗用他人社交账号,向家长发送信息,以生病、车祸等紧急情况为由借钱,很多家长因着急而未核实身份就转账。

3.交友诈骗

在一些社交平台或婚恋网站上,骗子与家长建立恋爱关系后,编造各种理由如做生意资金周转、家人重病等骗取钱财。

4.防范电信诈骗

1.反诈四要

1.转账前要通过电话等方式核实对方身份。

2.微信、支付宝要开启转账延迟到账功能,发现被骗可及时撤回。

3.网上聊天时要留意系统弹出的防诈骗提醒。

4.接到可疑电话或被骗要及时拨打110。

2.六个一律

1.只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掉。

2.只要一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掉。

3.只要一谈到“电话转接公检法”的,一律挂掉。

4.所有短信,让我点击链接的,一律删掉。

5.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

6.一提到“安全账户”的一律是诈骗。

3.八个凡是

1.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都是诈骗。

2.凡是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都是诈骗。

3.凡是通知中奖、领奖要你先交钱的,都是诈骗。

4.凡是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的,都是诈骗。

5.凡是在电话中索要银行卡信息及验证码的,都是诈骗。

6.凡是让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都是诈骗。

7.凡是自称领导要求汇款的,都是诈骗。

8.凡是陌生网站要登记银行卡信息的,都是诈骗。

安全是我们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引导孩子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教师和家长也应提高防范意识,让我们家校形成合力,共同携手,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

经济与管理学院

                                   2024年12月5日



核发:0 点击数: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