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之名 守护国家记忆
2014年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议,拟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4年12月13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首个国家公祭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公祭日上指出:“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
根据国务院批复,自2014年起,每年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主会场下半旗。
勿忘历史 以史为鉴
1931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南京大屠杀中的幸存者
1937年12月13日夏淑琴全家祖孙9口人中,除了时年8岁的她和4岁的妹妹3人惨遭日本士兵奸杀,其余4人都死军的刺刀之下她也被刺中三刀但因昏死过去而幸免于难1994年8月夏淑琴以战后第一个到日本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身份向日本民众痛述亲身经历披露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
1937年12月14日早晨陶秀华的父亲周万荣被日军抓走之后便杳无音信,可陶秀华从未忘记父亲,在她的努力下经过史学家的多方搜证,“周万荣”成为墙上的第10665个名字,一笔一画,刻下的是苦难,是缅怀,更是铭记。
1937年12月13日葛道荣的叔父、两个舅父共三口人被侵华日军残忍杀害,他记忆最深的是在南京城下关城门看到的景象:死伤者众多以致下关江江水被染红,土地则成了紫色,空中只剩下无数飘飞的棉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