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饺子香,暖暖冬至情”——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文昌校区举行冬至包饺子活动
日期:2024-12-20 19:28:23  发布人:校团委  浏览量:

今日冬至

— 传统二十四节气 —

《冬至》

·王安石

都城开博路,佳节一阳生。

喜见儿童色,欢传市井声。

冬至又称“冬节”、“贺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八大天象类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当太阳到达黄经270°时与大雪节气交节。今年冬至是12月21日,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冬至又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的习俗

冬至大如年

古人把冬至看作“大吉之日”,在时年八节当中,冬至的重要程度不亚于立春岁节。《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祭祖

冬至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祀节日之一,人们会在这一天早上早准备好祭祀用品,去祭拜祖先,通过祀活动,表达对先人的敬意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希望先人保佑,祈求来年的好运和丰收。

冬至画九

所谓的画九,实则是冬至后计算春暖日期的图。明代《帝京景物略》载:“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九九消寒图”有三种图式,分别为文字、圆圈、梅花三种。

吃饺子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在中国北方许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包饺子,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因为饺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冬至吃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而流传下来的习俗。冬至吃饺子还有一个说法是饺子外形像元宝,吃饺子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

吃汤圆

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圆”。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酿米酒

冬酿酒用糯米或者黄米,加入桂花酿造,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

喝羊肉汤

冬至还有吃羊肉的习俗。相传,这一食俗起源于汉代,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煮好的羊肉,大为赞叹,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如今这一食俗在部分地区还有所保留,每逢冬至,四川地区就迎来了喝羊肉汤的高峰期,人们认为喝羊肉汤可以暖身,抵挡当地的湿冷环境。

冬至承载着人们对团圆、温暖和希望的期盼。在冬至期间,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文昌校区组织开展了冬至包饺子活动。活动现场,医学院党总支书记苑建伟、学管办主任聂蕾与同学们一起包饺子。

在充满欢声笑语的现场,大家围绕着一张张摆满饺子皮和馅料的桌子,纷纷卷起袖子,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包饺子的乐趣中。

随着一锅锅热气腾腾的饺子出锅,整个食堂都弥漫着诱人的香气,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自己亲手包的饺子,感受着劳动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那一刻,师生们之间更像是一家人,共同分享着这份难得的温馨与快乐。温暖的氛围不仅驱散了冬日的严寒,更拉近了师生间、同学间的距离,让远离家乡的学子们在校园中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关怀。

年华落幕,时光染寒。

冬至之时,心亦向暖。

光阴无声,流年无恙。

冬至欢愉,常安常乐。



核发:0 点击数: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