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艾滋病日|共担防艾责任 共享健康社会2021年12月1日第34届“世界艾滋病日”
2021年宣传主题
“生命至上,终结艾滋,健康平等”
为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艾滋病的医学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
世界艾滋病日的标志是红飘带,是对HIV和艾滋病认识的国际符号,红飘带像一条纽带,将世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抗击艾滋病。
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1、性传播,通过不安全的同性性接触、异性性接触传播。
2. 血液传播,可经输血、皮肤黏膜破损,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规范的介入性医疗操作等途径传播。
3. 母婴传播,如果孕妇患有艾滋病,不进行阻断隔离,则会将艾滋病传染给自己的孩子。
日常生活接触是不会传播艾滋病,都有哪些行为呢?
1、艾滋病不会经过餐具、卧具、马桶圈、游泳池等公共设施传播。
2、蚊虫叮咬、咳嗽和打喷嚏不传播艾滋病。
3、公共场合不佩戴口罩不会传染HIV,但是新冠疫情期间仍需佩戴口罩。
4、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病人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共同进餐等不会感染艾滋病。
5、给予艾滋病人关怀,消除歧视偏见。
作为高校大学生,我们要增强个人健康责任意识,提高对艾滋病,应从自身做起,预防艾滋病、抵御艾滋病,善待艾滋病人,少一点歧视,多一点责任,用红飘带系住生命、系住爱,用我们的爱心和真诚,让和谐社会的阳光更加灿烂、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