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腊八 “腊”尽春回,万事“粥”全
日期:2024-01-18 20:14:34  发布人:校团委  浏览量:

腊八节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

腊月初八 甲辰年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吃几天,

沥沥拉拉二十三。

  1. 腊八节由来

    腊八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

    “过了腊八就是年”,意味着从这天起,大人小孩期盼着的春节热热闹闹地正式拉开序幕了。

  2. 腊八节饮食

    腊八粥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腊八这一天喝腊八粥这一习俗的来历,是和佛陀成佛的故事有关的。因此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来源于佛教。

  3. 相传,腊八与他们有关

    《腊日与朱元璋》

    传说朱元璋早年落难时,正值寒天腊月,又冷又饿的他从身边的老鼠洞中刨找出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这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做了皇帝,他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腊日与岳飞》

    传说腊八节是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腊月初八。岳飞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成习俗。

  4. 腊八诗词欣赏

    腊节》

     

    (齐)魏收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二、《大腊》

     

    (晋)裴秀

     

    日躔星记,大吕司晨。

     

    玄象改次,庶众更新。

     

    岁事告成,八蜡报勤。

     

    告成伊何,年丰物阜。

     

    三、《腊日》

     

    (唐)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婴下九霄。

     

    四、《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宋)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五、《腊八》

     

    (清)夏仁虎

     

    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

     

    对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5. 腊八养生

    吃四样

  6. 吃红枣——调和气血 红枣富含微量元素,有促进肝脏合成白蛋白的功效,并能调整免疫功能紊乱。常食红枣可缓解身体虚弱、神经衰弱、脾胃不和、消化不良、劳伤咳嗽等症状。而且红枣是个温补的食物,还可以调和气血,达到暖身的效果。

  7. 吃板栗——养肾防寒 冬季时节,肾的机能强健,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所以冬日养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养肾防寒”。中医认为栗子味甜性温,入脾、胃、肾,主要功效为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板栗的吃法大体分为生吃、熟吃两种。一般认为生吃补肾,熟吃健脾。生吃板栗可以防治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腰腿不利等症。

  8. 吃桂圆——养阳暖心寒冷的天气特别容易伤阳气,因此进入腊月期间应养阳,通过节气养阳暖心,促进血液循环。桂圆是暖心补血的佳品,进入腊月天气冷,建议经常吃点桂圆,或在家炖些桂圆粥。

  9. 吃萝卜——清淡饮食冬季进补避免过度,平时可以适当摄入一些蔬菜,如萝卜、青菜、白菜等,这样不仅可以平衡饮食,减轻高蛋白食物带来的脾胃负担,也能为冬天的养生做好扫尾,向春天的清淡饮食过渡。

    忌四事

    一、不大吃大喝

    入冬后,天气转凉,身体也随着自然进入了“养藏”阶段。此时应当是身体的休整阶段,大吃大喝对身体不利。

    二、不做剧烈运动

    冬季运动,适合做一些有氧运动,如登高、快走、打太极等。

    老人及高血压、糖尿病者一定要注意,不可剧烈运动,要及时观察身体变化。

    三、不熬夜

    入冬后,应该顺应天时,早睡晚起,不要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于人体健康来说,十分重要。每晚尽量在22:30之前入睡,年轻人保证7小时的睡眠,老年人要6小时。

    四、不要忧心

    忧心过度,或常生气,会导致阴阳失衡,影响健康。所以,要学会放松心情,保持心情愉快,遇见烦心事,切不可过度钻牛角尖,一切都要想得开。

核发:0 点击数: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