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小课堂
日期:2024-01-19 20:15:26  发布人:校团委  浏览量:

大多数人眼中,大学生就像朝阳一样,是积极向上、乐观开朗、青春洋溢的代名词。但也正是这种看似理所应当的想法,让人们很容易忽视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大学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社会经验的不足,大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

环境适应问题

大学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突然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再加上饮食、气候、风土人情等都不太一样,往往会导致学生产生躯体不适,继而造成心理焦虑。

针对这一现象,首先应该提升独立生活的能力,这是适应社会的第一步。其次,可以通过倾诉缓解自身焦虑情绪,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

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1. 狭隘:即斤斤计较,心胸太狭窄,不能容人也不理解别人,对小事也耿耿于怀,爱钻牛角尖。

2. 嫉妒:当别人比自己好时,表现出不自然、不舒服甚至怀有敌意,更有甚者竟用打击、中伤手段来发泄内心的嫉妒。

3. 敏感:即神经过敏,多疑,常常把别人无意中的话、不相干的动作当作对自己的轻视或嘲笑,为此而喜怒无常,情绪变化很大。

4. 失落:中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失败感。

5. 自卑:对自己缺乏信心,以为在各方面都不如别人,无论是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总把自己看得比别人低一等,这种自卑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情绪。

6. 叛逆: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大人的监护。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

学生可以怎么做

01

呼吸放松法

吸气, 缓慢并深深地吸气,约4秒钟使空气充满胸部。呼吸应均匀、舒适而有节奏;抑制呼吸, 把空气吸入后稍加停顿; 呼气,要自然而然地,慢慢地把肺底的空气呼出来。注放松的节拍和速度。

02

思维转换法

没有最糟糕的事情,只有最糟糕的看法,只要改变糟糕的看法,就能改变糟糕的应对方式,从而取得乐观的结果。在面对压力出现焦虑时,要学会时刻提醒自己,把注意力从消极方面转化到积极有意义的方面来。心情自然会豁然开朗。

03

能量发泄法

不良情绪是一种负能量,不能适当地输泄容易影响心身健康。所以,在不良情绪困扰我们的时候,在适当的时机,该哭时应该大哭一场,心烦时可以找好朋友倾诉和吐槽;情绪低落时,可以唱唱欢快的歌。

04

音乐调节法

医学表明:多听音乐能调整神经系统的机能,解除肌肉紧张,消除疲劳,改善注意力,增强记忆力、消除抑郁、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导员可以怎么做

01

巧妙暗示,树立自信

导员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及闪光之处,以各种方式:真诚的微笑、关切的眼神、鼓励的话语、看似不经意的表扬等向学生巧妙暗示,让他们了解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能力,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02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导员应引导学生科学地、一分为二地评价自己,让学生明白我们有别人羡慕的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学会悦纳自己。

03

善于疏导,培养情感

导员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心理现象,耐心地帮助学生分清积极与消极、乐观与悲观、自尊与虚荣、自豪与自傲等不同心理品质的界限,指导学生通过合理释放、调节升华自己的情感,减少心理压力和紧张感,引导学生学会多方面、多角度看问题,胸襟宽广,能容人容事,情感丰富。

04

组织实践,锻炼意志

学校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经受磨炼,通过积极克服活动中不断出现的困难,进行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教育,锻炼意志,形成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心理品质。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走向成熟。

4、“社恐”、没什么朋友

孤僻、独来独往

由于性格原因,有些同学性格比较内向,遇到问题时不善表达,将不愉快的事情都埋藏在心里,当承受能力到达一定程度就会出现情绪低落,甚至是情绪崩溃的情况。

针对以上问题,应该及时进行自我调整,学会情绪的自我控制,把不良情绪进行转移补偿和升华,从而排除消极情绪,必要时应求助于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咨询。

核发:0 点击数: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