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由来
五四青年节源于中国1919年的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文化、思想改革运动。运动中全面质疑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文化,提出“打倒孔家店”,提倡“民主与科学” ( 即德先生与赛先生) ,并提出新文化运动,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北京大学是这场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
五四核心
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应该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积极进取,勤奋工作。
五四精神代表着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统一体现。
五四精神就是升华了的爱国精神。
五四意义
“五四青年节”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纪念“五四运动”,二是作为青年的节日。两者共同构成了包含深厚历史与现实内涵的精神原动力,它既是对历史承诺的担当,也是对实现社会与人生的叩访,更是对未来历史的观照。
五四青年节精神
爱国革命运动中充满的爱国、进步精神和新文化运动中倡导的民主、科学精神构成了五四运动的优良传统。这种传统如同接力棒,为此后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所传递。
01爱国精神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可以分为基本层面的爱国主义即爱中国,以及较高层次的爱国主义即爱社会主义中国,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当代弘扬五四爱国精神,首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不能盲目地崇拜强国,或者口头上大讲爱国主义,实际上却“损中肥外”,连国家、民族利益都不讲究。其次要反对民族自傲主义。只有积极扬弃和借鉴外国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长处,又好又快地发展自己,才是明智的爱国主义。简言之,我们倡导的不是盲目崇洋、故步自封和狭隘主义的爱国主义,而是自强不息、开放纳新和国际主义的爱国主义。
02
科学精神
五四运动所孕育的科学精神,在当时首先是探索指导中国人民改变受奴役、受压迫地位的科学真理和发展道路。当时宣传科学的主要意义还不是提倡自然科学的具体研究,而主要在于提倡科学精神,反对愚昧落后和迷信盲从,从而使科学和民主一样成为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有力武器。今天我们弘扬科学精神,就是要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遵循经济规律、科学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就是要鼓励创新,建设一个创新型国家。创新不仅需要自然科学的创新,而且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当前,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的认识,大力发展繁荣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只有拥有发达的自然科学与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够激发全民族的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身体系完善、多方面具备的高素质人才体系,有利于国家方面的建设需要。
新时代新青年
百年前,推动并领导五四运动的李大钊先生曾如此赞美青年。百余年后,或加紧读书学习、不断充实自我,或投身社会实践、坚持知行合一,或行走山河、领略祖国风光,当代青年以实际行动传承和践行五四精神,书写新时代人大青年以奋斗为底色的青春诗篇。
01
潜心学习,读万卷书
捧书阅读、温习功课、专注科研、学习党史,人大人利用五一期间以学习充实自我,牢记青年使命,传承五四精神,练就过硬本领。
躬身实践,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实践之中,在实践中观察人间百态、体悟世事人情、思考知识转化,是我们成长发展的必经之路。人大人利用假期时间,投身到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在实践中检验已知、收获新知,承担社会责任,践行“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的使命担当。
红色基地,感悟历史
在红色教育基地中学习党史知识,感受革命精神。人大人利用五一假期前往各地红色教育基地,探历史遗迹,访名家故居,在铭刻党与国家记忆的红色景点中感受文化传承,感悟初心与使命。人大人在旅途中增添了对党的百年征程的理解,坚定了治学报国的信念。